建築與環境的對話

    與環境、空間、人對話的藝術創作

 

 圖/王進明、龍寶建設

        臻邸社區裡有位靈魂人物,也是住戶們溫馨的共同回憶,小呆呆、胖女人、品臻邸泳池畔和沐浴在陽光下開懷大笑的泳裝母女,都是雕塑家余燈銓老師的作品。這些可愛的女人和孩子,總像是被時間定格在這一秒與下一秒的空隙之間,我們隱隱期待著,下一秒,腳踏車已經橫過了街,下一秒,她們清脆的笑聲將在耳邊響起,這種充滿故事性的期待與想像,是余燈銓的作品特有的魔力

        談到人物雕塑的表情姿態,余燈銓很慷慨地分享他的創作心得:「以人的肢體動作來說,真實的人體是有限制的,但雕塑是自由的,有時候我會故意把人的脖子做得長一點點,身體多扭一點點,刻意強調那『一點點』,或是將在運動中的肢體,做得有點微微往前衝的感覺,那是創作上的一種行動爆發力,能掌握住那微妙的動態平衡,好像只差那一點就要衝出去的張力最大的那一刻,就是要訣。」

       這麼多臻邸社區的雕塑作品,豐富的故事性又是怎麼產生的呢?「每次要開始一個創作之前,我和張董會一起討論作品的主題,張董很會講故事,她有很多的想像,也許是我們這年紀的人經歷過時代洗禮,每個人所受的教育和文化底蘊是比較接近。好比我創作的童年系列,呈現的是我自己已經消失,再也找不回來的童年,我認為藝術的意義在於記錄一個時代的人文文化,留下那個文化背景裡可以做為日後考察的東西。」藝術創作其實就是個人情感的投射,在我的作品裡很明顯可以看出我的個性還有生活態度,我把我小時候的記憶讓小呆呆來重現,除了外在的衣著樣貌,最重要的就是個性,有時候爬到樹上、有時候把書包背在頭上,不然就是邊走邊踢鐵罐子,一副調皮的樣子,誠實地反映我不嚴肅還有點俏皮的個性,藝術品和創作者之間也有所謂的相由心生。」

        張董與龍寶團隊對藝術家的尊重,也是彼此能夠長期合作的重要因素。「從事藝術工作就是要做得快樂,張董很尊重藝術家的創作空間,而且我們兩個人常常能在討論中激盪出更多不一樣的想法,讓建築和藝術作品更好。

        「參與建築規劃和營建的過程,讓我的作品比較能融入到環境裡,因為公共藝術最大的不同就是,先想到公共再考慮藝術,藝術品要和環境與人對話。以前做比較威權式的雕塑創作,一件作品一定要加一個台座,但是當我做公共藝術的時候,我的作品就不需要台座了,或者應該這麼說,基地環境裡的一個空間、一塊草坪、一棵樹,或是一座水池,都可以是我的台座,我的故事場景,作品因此變得更自由、更融入於背景,我喜歡將作品在這樣的舞台上展演。」

        「我覺得藝術創作很重要的是記錄一個時代,對我來說,存在於我的年代的東西才是對我有意義的,我該想的是如何好好地去表現它們,我的人會死,但我的作品不會死,它會將我的精神延續下去,這就是生命的道理,也是藝術家一生的追求,和我自己的信仰。」